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報告,超大規模運營商目前占全球數據中心容量的44%,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大型超大規模設施數量已達到1,189個。
該公司的最新分析顯示,企業自有數據中心正在快速衰落。六年前,企業自有數據中心占總容量的近56%,如今已降至僅34%。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下降至22%。與此同時,全球數據中心容量總量預計將繼續快速增長,主要由超大規模容量在未來六年內三倍擴張的預期推動。
目前超過一半的超大規模容量位于公司自有設施中,其余部分位于租賃的托管站點。非超大規模托管目前占總容量的22%,盡管實際托管容量以接近兩位數的年增長率增長,但這一份額將逐漸下降。
報告指出,經過多年停滯后,由于生成式AI應用和GPU基礎設施需求不斷增長,本地企業容量正出現溫和復蘇。然而,本地容量的整體份額仍預計在本十年末前每年下降約兩個百分點。
Synergy的數據來源于季度跟蹤服務,按地區、國家和都市區劃分數據中心容量。該公司還跟蹤托管市場的320多家公司,并監控企業本地部署的硬件趨勢。
超大規模基礎設施的地理分布仍不均衡。美國運營商在自有超大規模類別中占主導地位,而EMEA和APAC等地區在自建容量方面落后。
然而,Synergy預測所有地區到2030年前都將在數據中心總容量方面實現雙位數年增長,全球超大規模自有基礎設施每年至少擴張20%。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師John Dinsdale解釋說,云計算和其他關鍵數字服務一直是數據中心容量擴張的主要驅動力,AI技術和應用的急劇崛起現在提供了額外推動力。
"然而,各地區數據中心容量的組合差異很大,例如超大規模自有數據中心容量在美國比在EMEA或APAC地區更為普遍,"他說。"但總體而言,趨勢都朝著同一方向發展。"
報告預測所有地區在預測期內都將看到數據中心總容量的雙位數年增長率,所有地區的超大規模自有容量部分每年至少增長20%。
"在理想情況下,超大規模運營商可能會建設和擁有一切,但在現實世界中,有時與專業數據中心運營商合作會更好,"Dinsdale說。"每個地區,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是不同的。"
他指出,不同的法規、土地和電力可用性、市場因素、競爭因素、既有數據中心運營商等都是影響因素。
"超大規模運營商有時會選擇租賃而非建設,以優化上市速度、利用現有許可證、最小化成本、克服當地監管障礙,或者簡單地增加建設和運營帶寬,"他說。
Dinsdale指出,雖然有很多例外情況,但對美國超大規模運營商而言,自建在本國比在國際市場更為普遍,而中國市場非常依賴從數據中心專家處租賃。
"在許多歐洲和APAC國家,通過當地數據中心專家合作更容易、更快速、更高效,"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