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曾經歸屬于貓。
在90年代末那段神奇的歲月中,每個網絡用戶好像都在發小貓圖片。想寫篇博文噴人?先傳張貓圖!想表達一下美好心情?先傳張貓圖!那個時候,互聯網上的小貓似乎比真實世界里還要多。
那時候人們還在帶著敬畏的心使用互聯網,那時候人們還把探索網絡稱作“沖浪”。而且大家都承認,沒人知道互聯網未來將發展成什么樣子。
我是個老網民了,1994年的時候就用我爸買的U.S. Robotics撥號貓把家里的Windows 3.1 PC接入了網絡。他那時候鄭重其事地跟我講:“兒子,這個叫互聯網。”
當時的互聯網可以通過FTP協議傳輸文件(但速度極慢),可以通過Gopher搜索文檔,最好的瀏覽器是Cello。我在網上找過一些奇怪的詩歌、某些生僻的作品和歌詞。我知道未來的萬維網一定無比雄偉壯麗,但當時還沒有,當時它還相當空洞。90年代的互聯網缺乏普適性,疆域廣闊但卻空空蕩蕩,等著人們用聰明才智把它填滿。
在最初的探索時代之后,互聯網不再是一種事物,而成了萬事萬物。很快,用戶們就發現如果沒有網絡,自己連學校作業和日常工作都完成不了。之后不久,大家徹底跟網絡形成了共生關系,企業、機構和家庭也紛紛上線。Facebook和Twitter應運而生,一邊被很多人怒斥為殺時間的“兇手”,另一邊成為大家發布小貓照片的新平臺。
之所以要寫下這段互聯網簡史,是因為我有種強烈的感覺——我們似乎再一次站在一個時代的終點。雖然上個時代有好有壞,但互聯網始終歸屬于我們人類。沒錯,我也收到過自動生成并群發的垃圾郵件,谷歌的機器人在對我們的搜索結果進行排名,病毒讓很多用戶的個人設備成了加密貨幣的采礦肉雞。然而,互聯網的基本設計邏輯仍然是為人類服務、為人類所用,這種特征體現在它的方方面面、每個角落。
人類靠邊站,AI來接手了
OpenAI最近發布的最新版本AI模型,也就是為ChatGPT聊天機器人提供支持的GPT-4。它首次擁有了理解和處理圖像信息的能力,開辟出以往不可想象的應用可能,也讓我感受到又一場顛覆性變革正在迫近。
開發出ChatGPT的OpenAI已經由非營利性的研究實驗室,一步步發展成營利性AI技術巨頭。ChatGPT是一種AI語言模型,能夠根據大量查詢生成與人類無異的自然語言回應。聊天機器人發展至今已經幾十年,但ChatGPT第一次實現了突破——它既能回答具體的問題、也能回答模糊的問題;它能假裝成其他人;它能按著名詩人和劇作家的風格創作詩歌和戲劇。它,好像把人類語言給玩明白了。
ChatGPT的上個版本基于GPT-3模型,甫一亮相就引爆整個互聯網,迅速成為有史以來最熱門的技術、增長最快的應用成果。
而GPT-4有望徹底顛覆互聯網。單從聊天感受上看,GPT-4模型支持下的ChatGPT跟上一代似乎沒有多大區別。然而,GPT-4卻為更強大的潛在應用鋪平了道路。
AI專家Travis Fischer展示了GPT-4有望達成的用例,包括構建出能夠與網頁內大部分、甚至全部元素進行交互的AI,或者單憑寫在紙上的草圖就創建出一個功能性的網站。GPT-4還擁有理解更長輸入、生成更長輸出的能力,這意味著它將逐步學會創建復雜的應用程序。
跟一次只能一項或少量任務的人類不同,AI機器人的運行只受硬件的限制(以及相關成本,但理論上只受資源約束)。只要給它足夠強大的處理器和內存容量,它就能每天處理千萬甚至幾十億項工作。在考量GPT-4這類工具的現實影響時,我們必須考慮到它潛在的龐大運行規模。
現在,ChatGPT及其他類似的AI機器人,將很快能夠理解頁面內容并構建新網頁。也就是說,人們會逐漸放棄親自觀看頁面,而是要求AI總結其中的內容;而新頁面也會依據機器人的需求由它們自行構建。于是可怕的第一階段將很快出現——網絡將發展成一個巨大且錯綜復雜的數據體系,如果不借助AI助手,人類幾乎無法直接使用。我們距離這樣的未來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堅信這早晚會成為現實。
想上網?先問問AI
假設大家想查看休斯頓地區的房產信息,比如想買棟自住或者辦公用房,那好消息是:AdeptAILabs已經構建了專業機器人,能代替大家完成信息整理。該機器人甚至可以根據用戶下達的自然語言指令,在Salesforce中執行復雜任務。
如果大家正在準備法考,也不妨向ChatGPT尋求幫助。畢竟根據研究,這位AI機器人在司法考試中擊敗了大多數法學院畢業生。基于GPT-4的AI法律助手已經出現,雖然還無法取代人類律師,但很可能快速成為律師們不可或缺的工具。
事實上,之前就存在不少能代替人類完成Web任務的AI助手。而隨著GPT-4的亮相,這些助手將變得愈發強大。只要在某些任務上表現得跟人類一樣出色,大家就會發現不靠AI手動解決問題的舊辦法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從這一刻開始,互聯網將會迎來一波實質性變化。
另一種網絡
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我們可能將迎來“元網絡”。我們不再真正瀏覽網絡內容,而是跟機器人交談,由機器人訪問網絡來滿足用戶需求。這就像全自動汽車可能不需要輪子一樣,與AI機器人密不可分的網絡可能也用不著再迎合人類的思維和審美。相反,它的意義是降低機器人的訪問門檻。現在這種趨勢已經出現,網上的大部分事務已經是由軟件、而非人類完成。但至少面向人類用戶的網絡外觀仍然存在。幾年之后,這種外觀可能也會逐漸消失,或者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可能是某種摘要,并根據每位用戶的需求和興趣量身定制。
舉個有點令人不安的例子,大家應該都用過驗證碼。驗證碼是那種專門惹人厭煩,只為證明人是人的機制。最近我注意到一種新型驗證碼,它使用的圖像完全由AI生成。諷刺的是,這套系統要求AI生成機器人圖像,前提是其中的機器人要能被人類認出,而絕不能被AI正確識別。在這個流程中,人類似乎成了毫無必要的中間“件”,總有一天會被完全移除。
在GPT-4的技能測試中,OpenAI成功讓ChatGPT偽裝成盲人成功繞過了驗證碼提示。事實上,ChatGPT說服了TaskRabbit公司的一名員工,替它輸入了驗證碼內容。AI通過了專為人類設計的測試,誘導人類替它達成了目的。
當然,這并不是說ChatGPT真的“有生命”,或者就比人類更聰明。它仍然只是供人類驅策的工具,但GPT-4這種快速執行某些任務的能力,預示著人類很快就會告別相應的手動操作。雖然有點反烏托邦,但相信未來能難住“傻”AI的驗證碼,也肯定能難住不少人類。專為AI使用所設計的Web將不再包含人類所能理解的設計,整個流程都將由AI充當應用中介。
但大家不要慌,我們仍然可以親自上傳貓咪的照片。貓貓才是世界的主人!